对话|王杰:构建全新生态,海能达引领公网对讲向更高质量发展
公网对讲机
历经多年高速发展,公网对讲产业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在商业市场领域,竞争激烈,并伴随着一定范围的无序竞争和价格战;在行业市场领域,创新匮乏,行业客户需求难以满足。当前,公网对讲产业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打破这种僵局,推动行业更好地发展。
海能达自2017年正式进入公网对讲行业以来,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并致力于引领行业向更专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近日,海能达研发市场技术总监王杰先生接受环球专网通信专访,分享了海能达对公网对讲产业现状的理解和5G来临给公网对讲产业带来的机遇,以及解析了海能达在公网对讲领域的核心优势和特色,并展望了海能达在公网对讲领域的未来规划。
一 公网专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公网对讲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公网对讲的诸多独特优势:无需另行申请频率,网络广域覆盖,支持丰富的多媒体应用,功能可扩展性强等,这些优势能很好地满足行业客户需求,弥补了专网的不足。
(一)公网专用具备独特价值
为了帮助行业更好地理解公网对讲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助力公网对讲往专业化方向发展,2019年海能达提出了“公网专用”的概念。王杰表示,公网专用是相对于专网专用提出来的,二者面向的都是行业客户,区别是技术平台和通信管道有所不同。公网专用在于最大化地挖掘公共网络的价值,实现服务特定用户的“专用”目标,公网专用的设备包括PoC终端、4G执法记录仪等多种产品形态。
实际上,如何实现公网专用已在各国引起不同程度的关注。在中国,市场的培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物联网资源配套等各种因素都有力促进了公网对讲产业的成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公网专用进入高速发展期。从全球范围来看,受不同国家网络建设情况、资费水平、法律法规等多种因素影响,公网对讲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除韩国等个别国家外,海外市场整体上要落后于中国,相较于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海外还是一片蓝海市场。整体而言,公网对讲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无论是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还是正在培育发展中的海外市场,都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探索,需要通过创新去开拓。
(二)公网对讲朝着行业深化发展
王杰表示,2019年应该是公网对讲朝着行业深化发展的元年。在此之前公网对讲在商业市场的发展比较快,但商业市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和创新乏力,公网对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行业市场。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关注点和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公共安全行业需要和专网相结合,通过多模终端来满足其通信需求;而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督、司法纪检等泛执法领域,也有其独特的应用需求,迥异于商业市场。
(三)公专融合是部分行业用户的关键需求
公专融合能满足部分行业用户的关键需求,既能满足其业务智能化需要,又能保障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还可以保护用户的投资。王杰分析认为,公专融合包括多个层面:首先是终端层面硬件的融合,智能融合终端绝非是公网模块和专网模块的简单物理叠加,而是真正做到硬件融合,保障品质同时降低成本,未来通过SDR(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同一个物理平台上实现宽窄带功能,让终端更加轻薄和智能;其次是软硬件的融合,符合行业应用场景的交互体验,实现多模多网情况下的身份统一,以及宽带终端和窄带终端的点对点互联互通等;再次是解决方案的融合,从终端、管道、平台到应用,端到端融合,保障整个业务流畅运行。
二 推动公网对讲健康发展,抓住5G发展机遇
(一)公网专用面临诸多挑战
在公网专用在发展过程中,公网对讲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王杰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平台百花齐放,但很多小平台在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上表现堪忧;二是终端层面上,厂商进入的门槛不断降低,导致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用户需求,造成部分用户缺乏安全感。
要解决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依靠用户驱动;一方面有赖于厂商追求更高品质的内生动力,而最重要的着力点和抓手就在于标准建设。PoC短期内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但可以先从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开始,如在辅警、城管或铁路等单一行业形成一些行业标准,通过实践和积累,将通用性的部分集合起来,最终形成国家标准。
(二)5G给公网对讲带来新机遇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公网对讲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王杰认为机遇远大于挑战。5G具备高带宽、低时延和海量连接的技术优势,这些优势能够解决行业用户的诸多痛点,丰富行业应用场景。比如5G之后,公网对讲将支持更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很好地与无人机、高清视频和VR等技术结合,实现地铁/电力等行业远程无人视频巡检。当然,5G网络的建设是一个过程,5G和4G必将长期共存,研发融合4G、5G的公网对讲就成为业界的发展方向,海能达将沿着这一方向持续进行跟进和投入。
三 基于客户的深刻理解,海能达在公网对讲行业迅速发展
海能达在持续投入专网通信的宽带化和智能化研究,同时也在持续进行公网专用行业的研究和积累。随着公网对讲产业走向成熟,从2017年开始,海能达厚积薄发,正式投入公网对讲产品化的研发进程。
(一)厚积薄发,成绩斐然
经过2018、2019两年时间的努力,海能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产品的研发。目前,海能达已快速推出一系列终端、平台和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经发布了四款公网对讲机和两款带对讲功能的4G执法记录仪,Hytera Hytalk及MCS多种对讲应用平台。结合海能达已有的指挥中心、应急物联网、MDM(移动设备管理系统)、LTE基站等产品,形成了包含PoC终端、4G执法记录仪、多模终端等不同产品形态,覆盖高中低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区域标准、适配不同行业应用场景的公转融合端到端解决方案。
2.市场的开拓。在产品上市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终端销量近二十万台,客户集中分布在公共安全、城管、交通、海关、运营商等中高端行业,打造的案例具有很强的行业示范效应,这些客户的体验进一步推动海能达在行业市场上的快速发展。
(二)四大特点推动海能达在公网对讲领域共同发展
海能达能够在公网对讲领域迅速树立起行业地位,王杰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深厚的行业积累。海能达以技术、设计、品质和解决方案见长,尤其是在专网领域有着深厚的行业积累。公网对讲的主要用户依然是窄带的行业用户,用户对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调度的基本需求没有改变,改变的是通信的管道,以前只有窄带系统,现在增加了公网宽带网络,海能达原有的优势依然是优势。
2.强大的研发能力。海能达服务行业客户近三十年,对客户需求有深入理解,同时在产品设计、解决方案、技术标准等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能够进行大量创新。
3.持续的资源投入。公网对讲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但是做出好产品的门槛却非常高。为满足行业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需要厂商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产品创新和方案创新。海能达近年来持续的资源投入,进一步巩固了竞争优势。
4.在独具特色的平台。公网对讲与平台的结合更为紧密,而海能达自主研发的平台,其通信协议和标准借鉴了专网通信的诸多经验。在安全性方面,可以做到端到端的加密;在扩展性方面,可融合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和大数据等功能,满足行业客户的智能化需求。海能达平台可与窄带系统充分融合,其专业化属性,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因此,不投入深入基础的技术开发,就很难真正做到融合。而海能达同时深耕专网和公网,对行业用户有着深刻理解,技术实力雄厚,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四 引领公网对讲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截至2019年底,海能达公网对讲整体方案基本开发完成,包括终端、平台和解决方案。未来,海能达在公网对讲领域有何发展规划?王杰介绍道:
产品的开发完成仅仅是一个开端,后面还有持续不断的丰富优化。公网对讲未来必然走向宽带化、智能化,因此需要和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各种行业应用相结合,不断完善升级,包括终端功能的丰富、性能的提升、产品的配套和应用的导入等。同时,海能达将构建一个全新生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携手更多的合作伙伴进入这个生态,共同进行产品的创新、配件的对接、软件的适配和应用的开发,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行业繁荣发展。除此之外, 海能达将进一步聚焦行业客户需求,展开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完善细分行业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针对未来5G公网对讲的发展,海能达希望能够从标准研究、技术储备、场景应用等多方面推进,进行技术预研,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王杰强调,海能达进入公网对讲产业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希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海能达有责任也有能力引领这个行业往合规化、高品质、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海能达希望实现技术引领,通过不断的产品、技术和应用创新,起到示范作用,扭转整个公网对讲行业发展无序竞争的现状,突破行业发展困局,推动公网对讲行业走向品质、规范的康庄大道。
转载来源:环球专网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