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参会随笔|我对关键通信标准思考一二

2024 年 09 月 03 日 作者: 冷川川 新浪微博

6月18日,笔者很荣幸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3GPP TSG #104全会和ISAC(通感一体化)研讨会。在祝贺3GPP RAN R18 5G-Advanced的冻结之际,结合我在关键通信领域的工作,特别是在技术标准化方面,收获和感受颇多,略作分享。

3GPP,我没有看到地缘政治或局部利益对其产生的影响或印记,相反,我看到的是一个开放的技术沟通平台,在这里会员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标准是基于贡献和共识驱动的。不论是在会议室内还是会议室外,不同的TSG/WG之间都能够无缝沟通和共享信息,确保协同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同会员之间有竞争更有合作,推动了3GPP标准化工作的不断进步。我也看到中国的运营商和企业在推动全球蜂窝通信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公共安全社区的一员,我也欣喜地看到ITU/3GPP将公共安全和关键通信视为社会责任,并将其作为优先事项进行相关标准化工作。这包括基于4G/5G的MCX(关键多媒体通信)和正在制定的一致性测试规范,FRMCS(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新增的增强功能,如5G IOPS(独立组网和卫星回传)和5G IAB。此外,公共安全也可以从5G-A起步的A-IoT/ISAC技术中获益。对于IMT-2030定义的六大场景,确保基本语音和公共安全服务以及国家/地区监管要求是前提条件。

这让我重新审视和回顾了国内的标准化工作,可能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无论是任务关键型通信(MC)还是业务关键型通信(BC),如公共安全,应急通信,公共事业,电力能源,铁路,企业,酒店等,群组通信和互联互通是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业务场景,如"群防群治,联勤联动"等。然而,当全球移动通信逐渐迈入5G-A时代时,我们的基于4G的群组通信(或4G PoC)至今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家层面标准,我们也看到许多行业在“奋力”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或部署私有化方案,这可能解决了局部问题,但行业或部门之间的割裂和缺乏互联互通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不同运营商的对讲平台也无法互联互通。我曾经参与过志愿者组织,例如蓝天救援,在灾难救援时努力解决组织内部以及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我也看到政府部门在需要时要协调各个企业的安保人员或村镇干部是多么具有挑战性。我还看到地铁公安与铁路部门人员由于采用不同的通信制式无法互联互通。

覆盖无处不在的运营商网络可以成为广泛互联互通的背景backdrop,为此,实现一个统一的群组通信标准是前提,包括支持不同服务器之间(托管或本地部署)的互联互通,用户漫游和迁移。同时,还需要一个标准的互操作网关或接口,与行业自身的专网(如PDT、GSM-R、Tetra、B-TrunC)之间实现安全的互通。此外,还需要网络接口来支持QoS(服务质量)、优先级和抢占(QPP)等能力,以便运营商在需要时能够授权用户使用。

经过10多年的努力,3GPP已经完成了相关规范的制定,包括互操作的IWF,并考虑到与传统专网的各种互通方式,甚至包括模拟系统。"3GPP规范本身并不是标准,没有法律地位。一旦一个或多个国家或国际标准机构将其转化为'官方'标准,它们才会成为'官方'标准"。MCX的本质就是运营商IMS域的一种业务,一种提供开放能力接口的软件。因此CCSA依托MCX的基础制定中国本地化标准是实现群组通信标准化,并让各个行业采用的最佳途径。 此外 近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在推动公共安全标准国际化进程方面也指出,推进公共安全领域国家标准转化,积极参与公共安全领域国际标准研制,推进我国公共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持续拓展标准化国际合作交流。

现在是我们做出努力和改变的时候了。

冷川川

冷川川

公共安全通信委员,全球ICT产业和市场研究、海能达行业解决方案高级技术经理与资深架构师 、国内外关键通信技术标准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