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国洞穴救援》聊聊无线电救援

2022 年 01 月 07 日 作者: 海能达 新浪微博

前两天,奥斯卡公布了入围名单,其中有部片子引起了小海的注意。它聚焦于三年前轰动全球的一场惊险救援——《泰国洞穴救援》。

从《泰国洞穴救援》聊聊无线电救援

这部记录片聚焦于三年前轰动全球的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洞穴救援行动,全球上万人参与营救,时间跨度长达三周。

最终,来自世界各国的英雄潜水员赌上性命挑战潜水极限,成功地把被困洞穴17天的12名泰国少年和一名教练全部救出。

被称为人类救援史上的奇迹。

“2018年6月23日,泰国清莱“野猪”足球队25岁教练带着12名少年前往睡美人山的国家公园进行野外拓展。结果,他们刚进入洞穴不久,突降大暴雨,水位猛涨,出口很快被封住。13人不得不继续往洞内深处高处撤退。他们紧张害怕又无能为力,因为洞内没有手机信号。”

救出他们,难于登天。这是泰国第四长的洞穴,位于泰国楠农山脉下,绵延千里,完全无法定位他们的位置。

从《泰国洞穴救援》聊聊无线电救援

最后在几名洞穴潜水员冒死一搏,赌上性命的搜寻中好不容易发现了十三人的身影。

从《泰国洞穴救援》聊聊无线电救援

后续的救援更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纪录片不仅还原了救援过程,且充满了人文关怀,小海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部纪录片。

复盘从发现有人员被困到展开救援的经过,有一个重要的难点,那便是洞穴中没有信号,无法求救,也无法定位被困人员具体位置,在后续救援过程中也难以维持通信联络畅通,因而拖慢了救援进度。

2021年全智贤女神的复出之作《智异山》中也提到过野外救援工作中缺乏信号,定位困难带来的巨大困扰。

此时,空中飘来五个字——“无线电救援”。

从《泰国洞穴救援》聊聊无线电救援

不仅仅是户外探险遇险时,各种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发生的第一时间,往往伴随着电力供应以及公众电信、道路交通等设施遭到破坏,与外界的联系暂时中断等情况。

灾害现场出现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仍在继续,而又缺乏必须的救援力量。这时,灾害现场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首要任务是迅速开设电台,包括手台、车台等,向外呼救。

遇险时找两名体力好、思路清晰的队员,携两台对讲机到附近最高点(越高越好,但要注意自身安全)。一台对讲机开在十五频道守听(务必关闭哑音功能!),另一台从一频道到20频道循环呼叫:“SOS SOS 这里是XX/XXX在某某山紧急呼救这里是XX/XXX在某某山紧急呼救请收到信号的到十五频道回复我请收到信号的到十五频道回复我”,一轮呼叫完毕隔十分钟后再进行下一轮呼叫。如果一小时以后仍旧没有回复,可以考虑移向更高更开阔的位置,移动过程中应保持守听十五频道。在四周无遮挡的山顶,传出去上百公里都是有可能的。

从《泰国洞穴救援》聊聊无线电救援

“求救呼叫”和“求救报告”是最高级别的信号,任何业余电台收听到“求救呼叫”和“求救报告”(冠以SOS或MAYDAY或“紧急救援”的信号)时,不论是否正在联络,必须立即无条件中断发射,改为守听状态并给予必要的协助。

145.000MHz和433.000MHz是国际通用的紧急频率;中国紧急呼叫用:CH01: 433.000 (有执照),CH15: 409.925 (免执照)。

当你接收到求救信号后,务必要与外界建立联系,把求救信号转发出去,担当求援者与外界的通讯桥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救援。

在救援过程中,洞穴通信一直是难题。在煤矿等矿井中,地下洞穴通信通常采用有线方式解决,也偶尔利用无线方式,但这些方式都需要较为复杂的基础设施。

在没有基础的野洞进行应急通信,通常的方式无法采用,就需要一些特殊设备。

泰国洞穴救援中,最初的通信依靠科技爱好者的长波地下电台来实现。但是长波电台这个东西要插天线,操作也比较复杂,对于初期的长距离、分散性的搜索任务而言比较适合。确定被救者位置后,救援人员一旦人数众多且集中在一条路线上,显然就没有对讲机方便,甚至根本不能满足需求了。后来用到了自组网的数字中继设备,通过十多台中继,使用2.45GHz左右的频段,解决了单条隧道的全线通信问题。

从《泰国洞穴救援》聊聊无线电救援

在知乎搜索无线电救援时,答主“过期文青”的答案让小海十分感动。

从《泰国洞穴救援》聊聊无线电救援

无线电救援,

无疑是一支非常重要社会救援力量,

充满了智慧的结晶与情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