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话多模之室内定位知多少?
公网对讲机
调查显示,现代人平均约有7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在高度城市化的今天,室内空间越来越庞大复杂,人们常常迷失在钢铁丛林中,不禁发出灵魂三连问:
对于公安民警来说,如何实时获取准确的室内定位信息,关切到其执法效率和群众的安全。
传统的公安对讲机采用GPS/北斗等卫星导航定位,主要应用于户外环境,然而在密集的高层建筑物旁或建筑物内,受到墙壁遮挡,卫星导航系统信号衰减,甚至无法搜索信号。于是当公安人员在室内、地下等特殊场合执法、营救时,就可能会出现以下“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情景:
场景一:商场内追捕
巡逻民警接到报案对正在逃窜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地毯式搜索。犯罪嫌疑人逃到某商场内,但由于该点民警定位信息在地图上无显示,导致指挥中心没有及时将嫌犯的行动轨迹通知到该点的警力,造成嫌犯逃脱。
场景二:地铁站安保勤务
地铁发生故障,在某中心站反复开关车门,几分钟后未恢复正常只能清客。在此期间上车、下车的乘客发生争执,更有人暴力涌入,但现场未见值班安保人员,调度中心也没有及时发现脱岗状况,从而造成了站内严重混乱。
上述都是由于各执法人员无法获取定位信息所造成的巨大不便和损失,由此可见准确室内定位对于公安民警日常工作的重要性。
开发有效的室内定位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工业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如谷歌依赖Wi-Fi热点和移动通信基站来绘制室内地图、苹果致力推动的基于低功耗蓝牙的iBeacon室内定位技术以及百度携手芬兰IndoorAtlas公司推出的基于磁场匹配的室内定位方案等。我国于“十二五”期间启动了“羲和”计划,构建能够提供室内3m、室外 1m的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十三五”期间在对地观测领域内启动了多项室内定位方向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目前室内定位从技术角度大致可分为Wi-Fi、蓝牙、蜂窝网络、超宽带、超声波、雷达、地磁指纹和伪卫星定位等。这些定位技术各有其长处,同样也有着自己的不足。此外Wi-Fi、蓝牙等这些主流室内定位技术普遍利用公网进行定位数据传输。然而对于公共安全用户来说,使用公网定位会存在数据安全性问题。
为了帮助公共安全行业用户实现精准、安全的室内外定位,海能达打造了全域定位解决方案。
室内室外全覆盖
在空旷或少量遮挡的室外环境中,使用多模智能对讲机通过GPS/北斗卫星定位获取位置信息;在室内环境中通过对讲机扫描基站、WLAN、蓝牙等信息,并反馈至全域定位服务器进行定位,满足用户在户外、室内、地下等环境下的定位需求。全时域、全空域的快速、精准定位,再也不用担心位置信息丢失。
移动定位不在话下
全域定位解决方案克服了采用单一定位技术所具有的弊端,融合多种定位技术,精确计算和校准位置信息,并且支持秒级定位(冷启动≤10秒),最快1秒更新一次位置信息满足快速移动的定位需求。
警员日常巡逻场景下,当车辆快速移动时仍然可以获取实时位置信息,满足警员机动执勤的实时监控与调度。
数据安全有保障
全域定位解决方案支持定位服务私有化部署,可将服务器部署至公安专网(视频专网、移动信息网),且终端扫描周围WLAN信息时,无需连接WLAN网络,时刻保障系统和用户数据安全。
重大安保活动中,可以通过警力一张图实时查看各驻点值守警员的执勤状态和活动轨迹,针对安保盲区或驻点警员脱岗情况及时协调警力支援,确保安保没有死角、无盲区。
自主学习更智能
全域定位解决方案具备自采集和学习能力,不断优化完善数据库,提升定位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全域定位解决方案助力公共安全用户实现定位全覆盖、动态全掌握。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关于海能达全域定位解决方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