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达:专网+卫星通信融合发展是天地一体通信落地的精准路径

2021-05-26

星链的不断完善、中国卫星网络公司的成立、各类卫星的密集发射……天地一体通信的未来正呼之欲出。而我国“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

与其它新兴行业的发展壮大一样,卫星通信要想真正做大做强,除了需要实现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外,还需要找到自身的目标市场,探索出成熟的商用模式,这是卫星通信产业赢得未来的关键。

当前,行业重心仍在卫星的发射组网上,但随着卫星组网的提速,卫星通信运营的未来正加速到来。据相关预测,到2030年,地面设备及终端领域市场规模可超过300亿元;到2030年运营及服务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规模。


卫星通信最佳的落地模式

谈及卫星通信,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马斯克的星链,高通量卫星,以及低轨卫星组网,并希望早日可以体验到价格亲民的卫星通信服务。但现实是,卫星互联网具有建设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终端及资费价格较高等特点,难以打动个人消费者。目前,卫星通信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海事、应急通信、电信、能源、公共安全、国防等军政企市场领域。
从目前卫星通信应用场景可以看出,卫星通信与专网通信在应用场景上几乎重叠。这意味着,卫星+专网通信将为卫星通信应用提供最佳的商业落地模式。

从客户群体来看,专网与卫星通信网的客户群体具有很高的重合度,几乎均为政府、企事业等行业用户。从网络部署来看,卫星通信不仅需要在太空中组网,也需要地面关口站、地面网络、以及各类应用终端的辅助,例如应急通信客户既需要专网,也需要卫星为专网提供高质量的链路。从客户群体、应用场景等方面看,专网和卫星通信天然具有融合发展的需求。而且随着卫星网络越来越完善,卫星+专网所具备的高质量网络链路、定制化服务等特点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

谈到专网与卫星融合发展就不得不提到海能达。海能达通过28年的艰苦拼搏与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专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且海能达早已看到专网与卫星融合发展的行业趋势,早在2017年就进行布局,收购了加拿大公司Norsat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ion(全球领先的卫星通信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进了全球领先的卫星通信技术。近年来海能达更是积极布局低轨卫星产业,并整合高通量低轨卫星通信与5G通信技术优势,加大卫星配套的地面通信系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

目前海能达卫星通信产品主要包括车载、船载、便携式、固定式天线终端及低噪放大器(LNB)、功率放大器(BUC)、下变频模块(BDC)等元器件产品相关配套元器件,覆盖政府专网、公共安全、国防、航天航空、海事、能源、直播到户、电信覆盖等领域客户需求。

在2020年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暨中国国际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海能达还展出最新的抗5G干扰微波元器件、12W Ka频段BUC产品及便携式卫星天线终端GLOBE Trekker等产品。


专网+卫星未来可期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已达723亿元。5年内,我国以航空和海事为主要市场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将有至少1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市场规模可达500亿~800亿美元。运营服务领域将成为未来卫星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广阔的卫星通信应用市场及专网通信市场,无疑正为卫星+专网这对黄金搭档提供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和市场蓝海。

而卫星+专网的协同发展也正与海能达的布局不谋而合。为了锚定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前景,打造海能达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海能达已经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变革,成立卫星通信业务BU,组织建立专业队伍。在具备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前瞻性布局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并开展项目的拓展和应用。

海能达卫星通信BU总经理胡炳双强调,未来海能达将立足国内、放眼国际,联合行业生态、发挥专网渠道优势,积极发展卫星通信方案的集成业务。

例如在应用场景上,卫星+专网将拓展到诸多领域,如政府通信与应急响应体系、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地面车辆交通互联等领域,还可以用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为跨国企业和其他机构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以及不同维度的全球化管理数据服务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卫星通信行业,还是专网通信行业,均是高集中度的行业,技术领先同时拥有品牌及渠道优势的企业无疑拥有巨大优势。相信深耕专网市场的海能达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口碑和技术优势,将实现卫星+专网的高度协同和融合发展,创造新的行业生态,开拓出市场新蓝海。

我们使用Cookie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请查看我们的Cookies政策。如果您继续浏览网站,代表您已经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
hytera video player